2024年的第一季度,固态电池引爆了一把市场的情绪。前驱体、正极、隔膜、固态电解质等相关材料正在不断量产,不断提速。
作为固态电池研发和产能的环境赋能者,威格为您收集了2024年1-4月的固态电池重大新闻,为您呈现国内外关于固态电池行业的新闻讯息。
全固态电池:50万公里寿命无衰
2024.01.04
大众集团旗下 PowerCo 确认:QuantumScape固态电池通过首次耐久性测试。其固态电池在A样品测试中显著超出了要求,并成功完成了1000多次充电循环。对于WLTP里程为500-600公里的电动汽车来说,这相当于总里程超过50万公里。与此同时,电池几乎没有老化,在测试结束时仍有95%的容量(或放电能量保留)。测试在PowerCo位于萨尔茨吉特的电池实验室进行,持续了几个月。
全新一代402Wh/kg半固态电池
2024.01.31
力神公布全新一代402Wh/kg半固态电池。该电池单体采用新型集成设计技术,通过调控电化学工艺制式抑制过渡金属溶出和结构错位生长,实现半固态电池的超轻量化和高安全,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能。
首个固态电池装车实测
2024.02.26
Mullen在密歇根州特洛伊的Mullen商业技术中心对配备了固态聚合物电池的商用电动货车Class 1 EV进行路测。原本预计续航能力提升73%,从110英里增至190英里,但实测续航里程实际上增加至205英里,提升86%。
发现可自我修复正极材料
2024.03.06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刘平教授、Shyue Ping Ong教授(通讯作者)等人将分子晶体S9.3I作为正极引入到固态Li-S电池中。S9.3I材料在25℃下的电子电导率可以达到5.9×10-7 S cm-1,相比单质硫提升了11个数量级。并且,碘的存在促进了电池循环过程中反应性多硫化物的生成,该生成物具有65℃的低熔点,可以通过加热熔融对电极/电解质界面进行修复。因此,在固态Li-S电池中,S9.3I正极材料可以同时实现高电导率和界面自修复。
中德合作1000wh/kg固态电池
2024.04.05
德国促进可持续物理技术研究会宣布,德国专家团队经过近两年的研发,发明了全套高性能高安全性固态钠硫电池全自动连续生产工艺,可使电池能量密度超过1000Wh/kg,负极理论装载容量高达20000Wh/kg。此德国生产工艺目前已完成总体设计,正与中德两国多所高校合作,建设研发中心和试验产线。预计今年底可出设备样机和电池样品,明年底具备量产能力。
新策略增加固态电池的ICE和电导率
2024.04.05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孟颖、Jihyun Jang等人采用了预锂化策略来提高全固态硅电池的ICE和电导率。采用该种预锂化策略,与纯硅相比,1000 个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提高了 15%。对于 Li1Si,使用干法 LCO 正极可实现10 mAh cm-2 的高面容量,这表明预锂化法可能适用于高负载的下一代全固态电池。
全固态电池干法制备取得新突破
2024.05.21
中科深蓝汇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创新联合团队利用熔融黏结技术,干法制备出具有出色柔韧性的超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为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运用该方法制备出的一体化全固态电池具有优异的界面稳定性、长循环性能。
近年来,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其技术研发突破受市场普遍关注。在固态电池的研究和生产中,都离不开一系列的安全和效率问题,威格为此设计了电池智能生产线、节能降耗干燥房、电池研发手套箱、锂电智能仓储设备等针对不同场景的系列产品。
节能降耗干燥房
威格使用创新除湿技术,实现箱体内露点低于-65℃,平均温差可达±0.5%,实现了电池连续化高效制备的流程。搭载无泄漏密封技术,气密性更加,总运营成本降低60%,保持了高精度的生产质量,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为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制造场景打下坚实基础。
电池智能生产线
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自动扫码-注液-称量-封装-叠片-切片-测试,自动完成智能制造,提高生产精度,大幅精简电池制造流程,同时解放人力成本。定制集成更多系统设备,激光切割机/注液机/涂布机/称量等建设智能产线。
电池研发手套箱
箱内的泄漏率小于0.001vol%/h,水氧含量小于1ppm。稳定的气氛环境为电池的生产实现了连续化植被,高效率制备。
与此同时,仍保持了超高质量和良品率,满足科研性试验线,经久耐用。